金融监管报告:六大举措完善金融数据治理

7月3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了《金融监管蓝皮书:中国金融监管报告(2024)》(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指出,当前我国金融业正处于数字化转型的重要阶段,一系列更加精细化的数据治理文件的先后推出,不仅提出数据治理的总则和框架,规定数据治理的顶层设计、数据治理环境、数据治理域及数据治理过程的要求,还明确对数据治理过程、数据治理模型设计、数据治理实施落地等进行详细阐述。从政策文件、法律框架的健全和细化,到金融机构和证券行业的具体实践,我国金融数据治理的发展速度与成长规模可见一斑。但在具体实践中,我国金融治理面临金融数据质量参差不齐、金融数据孤岛不易消除、金融数据确权尚未明确、金融数据治理资源分配不均以及金融数据跨境流动规则冲突等一系列挑战。

报告建议我国应从以下六个方面着手,完善我国金融数据治理:

一是优化顶层设计和统筹治理框架,完善法律法规的制定体系。建立以数据治理为核心的顶层策略,明确数据治理的目标、原则和基本框架;建立跨部门协作机制,形成统一的金融数据标准和共享机制;对现有的金融数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全面审视和评估,及时填补法律空白,修订不适应当前金融数据治理需求的法律法规。

二是创新数据治理工具,推进数据治理标准规范化。鼓励金融机构采用最先进的数据管理工具和技术,以加快治理工具体系的更新进程;构建灵活的数据治理平台,支持敏捷开发流程,使数据治理能够更快速地响应业务需求;推进数据治理标准规范化还需要强化跨部门协作,打破数据孤岛,实现数据的共享和整合;通过直观的数据图表和仪表盘,使数据治理的成果和效益可视化。

三是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数据质量管理技术性。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包括但不限于数据存储、数据处理、数据传输和数据安全等关键技术支撑;金融机构实施一套全面的数据质量管理框架,包括数据质量标准的制定、数据质量的监测与评估、数据清洗和修正等环节;加强金融机构组织内部的协同合作;金融机构应持续关注新兴技术的发展,探索这些技术在金融数据治理中的应用潜力。

四是打造数据治理生态圈,重塑数据要素市场化价格机制。实现数据要素市场化的定价与交易机制;优化数据资产评估模型;促进数据流通与效率提升;建立健全数据伦理和隐私保护机制。

五是促进数字监管能力升级,探索现代数据治理长效机制。利用最新的技术,显著提升监管机构的效率和效果;监管机构不仅要有能力处理和分析大量数据,还需要具备相应的分析工具和模型,以及能够根据模型预测结果制定有效的监管措施;建立健全的数字身份和认证体系;建立动态的监管政策和框架。

六是积极参与数据跨境流动的国际协同治理,应对跨境金融数据治理挑战。积极参与国际金融数据治理规则的制定,确保我国在国际金融数据治理体系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加强与主要经济体的沟通协调,建立双边或多边数据跨境流动合作机制;强化跨境金融数据监管合作,保障数据在国际范围内的合法和安全传输。

来源:中国经济新闻网

 

2024年7月10日 08:20
浏览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