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金融工具服务“三农”发展

农业农村部组织开展的十四五乡村振兴投资测算初步结果显示,资金需求将比十三五有较大幅度增加,需加快形成财政优先支持、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

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三农发展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一方面要聚焦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助推解决种子和耕地两个要害;另一方面,聚焦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助推农业产业融合发展;同时,聚焦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助推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5月7日召开的全国金融服务三农工作视频会议上,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刘焕鑫表示,接续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需要加快形成财政优先支持、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特别是金融的作用要更加凸显。金融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活水之源、是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之源、是畅通城乡经济循环的融合之基。

据介绍,从打赢脱贫攻坚战情况看,各类资金投入超过12万亿元。其中,金融精准扶贫贷款发放9.2万亿元,金融在脱贫攻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十四五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地转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当前,农业农村部正在组织开展十四五乡村振兴投资测算。初步结果显示,资金需求将比十三五有较大幅度增加。这么大的投资量,不仅需要财政优先支持,而且需要金融和社会资本的积极参与。刘焕鑫说。

如何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三农发展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刘焕鑫认为,一方面要聚焦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助推解决种子和耕地两个要害问题;另一方面,聚焦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助推农业产业融合发展;同时,还要聚焦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助推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比如,村内道路、供水保障、能源供应、第五代移动通信等,特别是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问题。目前,农业农村部已开发上线冷藏保鲜项目金融服务专属平台,并正在与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等共同研究专属金融产品。

一直以来,融资难、融资贵、风险高问题始终困扰着三农发展。作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生力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面临的金融问题尤其突出,应该说是最需要金融支持的对象。据统计,经过多年的培育发展,目前全国纳入名录系统管理的家庭农场已超过300万家;全国农民合作社超过240万家;全国还有不少于90万个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县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超过9万家。

为了不断提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服务的便利度和覆盖面,当前,农业农村部正积极搭建金融对接平台,组织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贷直通车活动,针对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两类主体直接收集受理信贷需求,协调金融机构给予信贷支持。

用好金融工具,不仅能为农业农村发展引入资金活水,更能将人才、技术、管理等现代生产要素注入农业农村,加快建成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不断提升农业发展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刘焕鑫表示,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主动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紧紧围绕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重大任务要求,聚焦聚力农村金融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强化沟通协调、勇于开拓创新,打造金融服务三农的桥梁通道,推进金融与三农的血脉相通,实现金融与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为进一步激发社会资本投资农业农村的动力和活力,日前,农业农村部联合国家乡村振兴局修订印发了《社会资本投资农业农村指引(2021年)》。《指引(2021年)》提出,坚持农民主体地位、保护好农民利益等原则,同时明确了社会资本投资农业农村的13个重点领域和创新投入方式、打造合作平台、营造良好环境的具体措施。有关专家指出,《指引(2021年)》的实施将有效激发社会资本投资活力,更好满足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多样化投融资需求。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2021年5月8日 09:20
浏览量:0